噱头还是真实力?小米汽车五大自研黑科技震撼亮相
同时,小米汽车也计划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通过“十倍投入”的决心,最终实现其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的目标。通过自主研发,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驱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推出了五大自研核心技术。
28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也在发布会上亮相,该车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是小米迈入新能源赛道的首次成果落地。12月28日,期间还隆重推出了五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小米超级大压铸 Xiaomi HyperCasting、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Pilot以及小米智能座舱Xiaomi Smart Cabin,这些技术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第一的突破,为用户带来了先进的智能生态体验。
这些技术的研发和推出,充分展示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硬核实力和前瞻性思考。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小米汽车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和智能出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底层架构之一,摩德纳架构的五大核心技术为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小米超级电机刷新性能记录,成为行业性能天花板
小米自研的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三款超级电机,具备独特的双向全油冷散热、S型立体油路设计以及阶梯式错位设计等创新技术,它们能与燃油时代的大V8、大V6动力总成相媲美,突破了电机性能的行业限制,重塑了电动汽车技术的标准。
其中V8s超级电机拥有高达27200rpm的转速,其功率密度达到10.14kW/kg,超越了特斯拉当前最先进水平的60%以上。这款电机是小米的一项杰出创新,凭借155项专利申请,其中已授权60项。
为了匹配远超行业标准的27200rpm转速,它采用了业界首发的960MPa最高强度特种硅钢片,其强度达到行业主流产品两倍有余。在散热设计上,HyperEngine V8s采用了双向全油冷散热和S型立体油路设计。定子部分通过双循环立体油路,散热面积增大了100%,实现了最高20度的降温;转子部分则利用专利S型油路,散热面积增加了50%,达到了最高30度的降温效果。此外,定子硅钢叠片还采用了“阶梯式”错位设计,使有效散热面积再增加7%。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电机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专利储备。除了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小米还拥有间隔式断磁桥+套筒方案的专利。此外,小米已经成功预研下一代超级电机,通过碳纤维“激光固化缠绕工艺”,在实验室中转子已经实现35000转的最高转速。
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引领电池技术革新,打造卓越性能体验
小米自研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是全球首个采用倒置电芯设计的电池系统。这项技术不仅注重续航里程的提升,通过最高150度的电池容量和理论CLTC续航里程高达1200km+的特点,为用户提供卓越的续航体验。
此外,小米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还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和128项电池领域专利(其中65项已获授权),全面提升了电池的集成效率、安全性和散热性能。这些创新技术使得电池系统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为用户提供世界一流的电池性能体验。
小米汽车CTB一体化电池技术采用了创新的二合一地板上盖设计,将电池包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有效提高了集成效率。此外,电芯倒置设计和多功能弹性夹层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集成效率,释放了更多的车内空间。这种设计还简化了线束,使得整个电池系统的集成效率达到了77.8%,比传统方案提升了24.4%,同时也释放了17mm的高度。
为提升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小米采用了高标准的安全设计。泄压阀朝下的设计可以在极端情况下快速释放能量,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舱的安全。同时,多功能弹性夹层的设计兼具液冷板和结构件的功能,将隔热板、水冷板和横纵梁三合一,提高了6.5%的集成效率。
这些创新设计和安全措施确保了小米汽车CTB一体化电池的高效、稳定和安全性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可靠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重塑移动智能空间之基:自研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引领新潮流
小米汽车凭借自研的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大压铸设备集群”和“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这项技术不仅体现了小米汽车在技术和材料研发上的领先地位,更展示了小米对环保、效率和安全性的不懈追求。
在设备创新方面,Xiaomi HyperCasting的设备集群占地面积达到840m²,总重量为1050t,相当于两个篮球场之大。其锁模力高达9100t,是行业之巅。
在材料研发方面,小米自研的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是国内领先。通过自研的“多元材料性能AI仿真系统”,小米从1016万种配方中精选出最优的合金配方,确保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
除了技术和材料的创新,小米汽车还克服了传统大压铸技术的弊端,采用三段式可维修设计:一体压铸后地板+中高速溃缩区+低速溃缩区。在中低速碰撞中,无需更换大压铸件;而在高速碰撞中,这一设计能够满足90km/h的后碰标准,超过了全球最高标准。
这些创新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彰显了小米汽车在移动智能空间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前瞻性思考。它们不仅提升了小米汽车的性能和质量,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引领着技术和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2024年引领行业变革
在智能移动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重中之重。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小米凭借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这三项关键技术,为智能驾驶的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自适应变焦BEV技术是行业中的创新之举,它就像人眼一样能够变焦,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地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这种技术的感知网格范围广泛,最小可达0.05m,最大可至0.2m。其识别范围从5cm延伸至250m,使得泊车场景更加精准,城区场景看得更宽,高速场景看得更远。
通过这三项关键技术的结合,小米智能驾驶技术不仅在感知能力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这为小米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有望引领行业变革。
智能座舱的未来展望:以人为本,创新引领
智能座舱在“人车家全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汽车转变为一个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借助小米澎湃OS的力量,小米成功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视觉交互体系,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态。通过深入研发智能座舱等基础技术,小米为汽车的未来进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智能座舱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显示和交互设备,包括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56英寸超大HUD抬头显示和7.1英寸翻转仪表屏。这些设备遵循小米澎湃OS的视觉统一设计语言,通过精心设计的字体、图标和动效,提供了出色的用户体验。